站点介绍
2012年马洛卡客场不敌,降级形势严峻,党的十八大做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决策,从此确立了新的“粮食安全战略”和新的“粮食安全观”,赋予粮食行业部门的神圣职责就是马洛卡客场不敌,降级形势严峻: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 全力保障“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粮食行业一方面肩负着保供应、惠民生、兜底线的职责,必须抓好收储、管住储备、稳定市场;另一方面肩负着活流通、扩内需、稳增长的重任,必须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取得的成效
“十二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财政对粮食行业(俗称“粮安工程”)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前所未有,如:粮食“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中心骨干库”建设、粮食“烘干机”建设、粮食信息化建设、粮食增“储”行动等,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初步形成(扬州近几年各级政府财政扶持粮食流通产业项目情况见附表)。粮食储备规模得到合理扩大,费用补贴基本到位(扬州市县级粮食储备规模及费用补贴标准见附表)。十二五期间,扬州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累计收购农民余粮725.4万吨,其中按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共收购粮食276万吨,通过政策引领、粮价提升,累计促进农民增收10亿多元。建成了扬州粮食储运加工中心和宝应湖粮食物流园2个区域性、枢纽型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形成以2个物流中心为枢纽、6个县(市)级粮食物流中心库为核心、37个一线收纳库为支撑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2013年经省政府批准,扬州市取得扩储5.25万吨地方储备粮的计划,地方粮食储备总规模达到12.75万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国企改革的文件精神,大力度推进改革,形成“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的格局,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十一五”末的126家,精简为56家,通过直接参与土地流转、开展订单种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等方式,掌控优质粮源30多万亩。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建成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12家。完善应急机制,全市建成124个应急供应点、19 个应急加工企业、11 个应急储运企业构成的应急保供体系。
以扬州粮食储运加工中心为例,该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一期项目已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1.01亿元,共取得各级财政补助资金398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专项补助2000万元,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60万元,省级中心库建设资金110万元,省级粮食现代化物流建设补助资金800万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补助资金400万元,中央财政贴息514万元。已建成包括24M×72M平房仓11幢、日处理300吨的粮食烘干线1条,4个1000吨级码头泊位,10000平方米的堆场,附属生产办公楼、粮食检测中心,地磅楼、机修车间、配电房、门卫、药剂库、消防泵房、排涝泵房、厕所各1座,库区道路管网、防洪墙等,建筑面积21219.88平方米。信息化粮库(一期)已建成使用。二期在建项目有2万吨仓库、日处理300吨烘干机和粮库智能化升级项目,总投资约2000万元,目前中央财政专项补助3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225万元。全部项目将于10月建成,届时储加中心总仓容量将达到10.1万吨,拥有二条粮食烘干线,实现智能信息化管理目标。
今年上半年,江苏部分区域,特别是扬州市,遇到了“夏粮收购前期仓容严重缺口、后期转为天气等原因导致大量收获的粮食不符合国家最低价粮食收购质量标准”这样一个特殊年景,各级党委政府和财政等对粮食收储工作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领导亲力亲为,多次深入一线调研,亲自带队奔赴粮食主销区沟通洽谈销售,出台政策并给予财政补助。粮食行业干部职工主动为种粮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着想,积极联系客户,提供烘干整理服务,帮助农民出售的粮食“提等升级”,尽最大努力减少他悟空体育们的损失。目前初步统计,市财政参照省财政标准对全市的最低价粮食拍卖出库给予销售奖励,另外对搭建临时收储设施和租用社会仓容给予补助,共计655.5万元(其中市直100万元)。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先后给予粮食部门托市粮拍卖销售、地方储备粮轮换出库价差补贴,腾仓并库费用补贴、借款等约2700万元(部分未到账,待收购结束或年终清算)。江都区财政还先期借款2000万元用于启动自营粮(不符合托市收购标准的粮食)收购,既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又保护了农民利益。
二、存在的困难
但从2009年以来,国家在全国重点产粮省份实施最低价收购保护政策,收购价格一路走高,粮食产量连续“十二年增”。与此同时,小麦、稻谷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产销倒挂、外销和加工需求不足,以市场化方式消化的粮食有限,大量的粮食进了国库,导致储粮安全形势渐趋紧张。特别是2013年以来,在宏观经济“三期”叠加,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马洛卡客场不敌,降级形势严峻我国粮食呈现多种突出的矛盾,表现为生产量高、库存量高、进口量高等“三高”的怪象,优良品种和低端品种矛盾、主产地和主销地矛盾、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深层次矛盾加剧等“三加剧”现象,以及加工粗放、物流粗放、仓储粗放等“三粗放”方式。粮食收储工作更是面临“收不进、储不下、销不出”的局面,安全储粮形势严峻,一些地方陷入“只进不出、唯有建仓”的恶性循环。
以扬州市为例,截止2015年末,全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总仓容为120万吨,其中,完好仓容100万吨,需维修或拆除重建仓容为20万吨。现有仓容已建成并使用15年以上的仓容达70万吨。虽然粮食行业自身一直谋求在体制机制上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有所突破,粮食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怎奈历史欠账较多,包袱较重,特别在粮食仓储物流设施改造建设、粮食原粮质量检测和粮食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储粮新技术运用、粮政信息化管理和人才等方面投入仍显不足,有些还是“短板”,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继续给予政策、资金扶持。
三、解决的办法
以上困难出现的根源主要是粮食“供给侧”结构和“需求侧”结构之间存在偏差和不相适应。要彻底解决,必须做到标本兼治,首要的就是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粮食“两侧”改革的全过程。以创新发展激发新动能,创造新的有效供给和新的有效需求;以协调发展开拓新领域,提高粮食产业平衡性和整体性效能;以绿色发展促进转换增长方式,开辟资源可持续利用道路;以开放发展积极妥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共享发展弘扬“民本”宗旨,增大民众改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
当前要着重抓住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否则,不仅无法解决现有的结构失衡问题,而且有可能导新的粮食产销、供求失衡。改革建议:
一是以“调整结构”为动力,使粮食产能“有增有减”。具体“以品种施策”,从政府层面,对产能过大、低端的品种坚决调减,对有市场、优质、健康的品种稳定持续增加。我们扬州曾经开展过“四主推”活动,推动粮食种植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二是以“合理库存”为原则,把过量库存品种的粮食“去库存”。目前的库存粮食大头是“托市粮”,粮权属国务院,其次是省、市级储备粮,粮权属各省政府、市政府。应该综合考虑库存粮食结构、品质和市场需求等情况,灵活运用竞价销售、定向销售、邀标销售、轮换销售等多种方式,尽快消减过量库存品种的粮食。合理确定库存粮食销售价格,创造条件抢占市场。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在确定库存粮食竞拍底价时,要充分考虑国际市场供求、进口价格、国内需求以及企业效益等综合因素,合理定价。据测算,降低竞拍底价的方式更有利于减轻各级政府财政负担。
三是以“优胜劣汰”为准绳,让市场淘汰那些“多、低、乱、散”的、纯属落后产能的“蜂群型”粮食加工企业。引导企业加快重组、整合、转型步伐,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快粮食转化,发展高附加值粮食制品,培育品牌名牌,增加有效供给。
在加快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同时,应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同步发力实施粮食“需求侧”结构改革。建议:
一是强化核心市场机制,调整和健全粮食价格体系。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敏感、最有效的核心价值,要依据不同品种、不同用途采取不同的价格调整完善措施。要改变“托市价格”只升不降、导致“政策市”过强的价格形成机制,及时出台粮食收储价格机制改革方案,明确、稳定市场价格预期,改变种粮“不看市场看政策”的局面。
二是强化现代粮食仓储体系建设,完善粮食储备结构。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各级政府的责任,特别是各级政府的粮食收储责任。运用财政、信贷等支持政策,鼓励引导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等入市,推动形成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收购的粮食流通新格局,全力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积极发展“订单粮食”, 打造农企利益共同体。鼓励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收购合同。鼓励粮食收储加工企业积极吸收农民以土地经营权等方式入股,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利益共同体。要结合粮食流通产业“十三五”规划,按照“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科学布局、分类推进”的原则,将“粮安工程”的项目及相关政策,优先支持保障国有粮食企业,集中打造一批规模化、信息化、规范化的粮食仓储物流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粮食调控任务,切实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同时要注意产销区之间建设规模和布局相互衔接,做到功能互补、结构合理,避免重复建设,最大程度发挥财政投资效益。坚持和完善现有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确立“合理储备”的数量和品种结构,并实行“优粮优存”,与实行粮食优质优价政策相适应,同时给予承储企业应有的费用补贴,补贴标准应适时调整。要继续实施对现代粮食仓储设施项目建设资金补助政策,全面推广储粮新设施、新技术和新装备,科学储粮,有效节粮减损。
三是强化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大幅降低粮食物流成本。大力推广粮食散储、散运、散装、散卸等“四散化”储运方式,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减少粮食及材料损耗。建立粮食产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全过程有机结合的“无缝连接”系统,以有效降低成本。顺应民众生活方式向现代化转变,大力发展“冷链物流”。
四是强化粮食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让百姓吃上放心粮油。各级政府财政既要扶持加强粮食质检机构建设,又要关心粮食流通执法监督检查机构队伍建设,确保机构、队伍、人员落实,专心开展好工作。加强粮食应急供应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储备设施和配送中心等配套建设,充实成品粮储备,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军民兼融、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
五是以智慧粮食、智能化粮库建设为契机,加大财政支持,着力推动“互联网+粮食”创新。一是以“互联网+粮食”推进粮食购销业务、仓储管理、安全管理信息化,创新“智能粮库”建设。二是以“互联网+粮食”更新营销理念、优化营销模式,创新协同发展商业模式。三是以“互联网+粮食”完善物流功能、提升物流效率、延伸物流链条,创新粮食物流发展格局。
总之,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党委政府需要统筹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政策和各类发展资金,以项目为支撑,加大对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和行业信息化建设、粮食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投入力度,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为构筑高层次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本区域粮食安全,落实好一方“粮食安全”的责任。
扬州市粮食局 花坤章
2016年7月
附:
近几年各级政府财政扶持粮食流通产业项目情况统计
金额单位:万元
项 目
名 称
各级补助或扶持政策
绩 效
情 况
合计
省以上
省级
市级
县级
2013中心、
骨干库点改造
1638
825
813
选择6个库点维修和大修改造,提升仓储功能。
2014省粮库
维修改造
9113
6675
56
2382
一般维修和大修改造仓
容36.92万吨,提升仓储功能。
2014省粮库
可视化系统
385
385
选择37个收储库点实施安装,提升仓储管理水平。
2015中央预算粮食仓储设施项目
1400
1400
选择4个库点新建了8.5万吨的高大平房仓,仓储能力提高,服务粮食收购和农民增收。
2015省粮食
仓储物流项目
1324
1324
选择3个库点新建了5.4万吨的高大平房仓,缓解收储压力,服务农民增收。
2015省粮食烘干设施项目(1)
300
300
选择3个库点,新增日处理800吨的烘干能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2015省粮食烘干设施项目(2)
275
275
选择3个库点,新增日处理700吨的烘干能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2015粮库智能化升级项目
770
770
选择9个点实施升级项目,提升粮政管理信息化水平。
创建国家级
粮油检测机构
399
399
加强收购和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检测,让百姓吃上放心粮油。
合 计
15604
2225
10542
455
2382
附:
2015年末市县级地方储备粮油规模情况统计
单位:吨
类别
储 备 粮
储备
油
备注
合计
小麦
籼稻
粳稻
合计
127500
52600
29500
45400
1900
其中:2013年增加粮储规模5.25万吨
市 级
50000
23000
17000
10000
1500
其中:2013年增加粮储规模1.5万吨
县
级
宝应
11000
3000
8000
100
其中:2013年增加粮储规模0.6万吨
高邮
10000
4500
5500
100
其中:2013年增加粮储规模0.5万吨
仪征
20000
7500
12500
100
其中:2013年增加粮储规模0.95万吨
江都
19000
7600
11400
100
其中:2013年增加粮储规模0.95万吨
邗江
10000
4000
6000
广陵
7500
3000
4500
其中:2013年增加粮储规模0.75万吨
2015年末市县级地方储备粮油费用补贴标准情况统计
单位:元/吨.年
类别
保管费补贴
轮换补贴
利息
补贴
保险
费用
补贴
备 注
小
麦
籼
稻
粳
稻
植物油
小
麦
籼
稻
粳
稻
植物油
市 级
100
100
100
400
40
60
80
200
全额
全额
储备粮增加部分市财政未给予补贴。
县
级
宝应
100
100
400
40
80
全额
未参保
高邮
100
100
400
40
80
240
全额
未参保
仪征
100
100
100
400
40
80
400
全额
未参保
江都
100
100
400
40
80
全额
未参保
区财政对储备油及扩储部分轮换费用每年定额包干。
邗江
100
100
400
未参保
区财政对储备粮轮换费用和利息补贴每年定额包干。
广陵
100
100
40
80
全额
未参保
说明:保管费补贴系省财政给予。
评论列表 (0条)